首页 | 本学科首页   官方微博 | 高级检索  
文章检索
  按 检索   检索词:      
出版年份:   被引次数:   他引次数: 提示:输入*表示无穷大
  收费全文   9篇
  免费   6篇
内科学   1篇
综合类   1篇
预防医学   13篇
  2017年   1篇
  2014年   2篇
  2013年   1篇
  2012年   5篇
  2011年   3篇
  2010年   1篇
  2009年   2篇
排序方式: 共有15条查询结果,搜索用时 218 毫秒
1.
产前保健与文化程度对低出生体重风险的交互作用   总被引:1,自引:0,他引:1       下载免费PDF全文
目的 研究产前保健利用指标(初次产检孕周、产前检查次数)与产妇文化程度对低出生体重(LBW)风险的交互作用。方法 利用昆山市2001-2009年“围产保健监测系统”的数据,将孕妇按文化程度分层(初中及以下、高中和大专及以上),对产前保健利用指标按正常体重儿组四分位法进行重新赋值,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,以最低四分位作为参照,估计其他3个水平LBW 的 OR 值及 95%CI,通过引入乘积项,评估产前保健利用指标和产妇文化程度对 LBW 发生风险。结果 孕妇文化程度不论分层前还是分层后,随着产前检查次数增多,新生儿LBW的风险先降后升,呈“U”形曲线趋势。与参比组相比,其中产前检查次数第三分位对LBW发生的OR值及95%CI 分别为不分层组:0.48(0.35~0.64)、初中及以下组:0.55(0.32~0.95)、高中组:0.50(0.32~0.80)、大专及以上组:0.36(0.20~0.66),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 OR 值明显降低,产前检查次数和产妇文化程度对LBW风险有明显的交互作用(χ2=4.650 2,P=0.031 1)。未发现初次产检孕周与文化程度对LBW发生风险有交互作用(χ2=0.929 7,P=0.334 9)。结论 产前检查次数与产妇文化程度对LBW发生具有协同保护作用。需要加强低文化群体的产前保健。  相似文献   
2.
[目的]了解雌激素受体(ER)α基因多态位点在中国女性人群中的分布频率。[方法]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及聚合酶链反应-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432例中国女性进行Codon594、Pvull、Xbal 3个位点检测,并与其他种族人群比较。[结果]Codon 594位点基因分型频率GG型为59.96%、GA型33.33%、AA型6.71%:Pvull位点频率CC型38.89%、TC型44.91%、TT型16.20%;Xbal位点基因分型频率为GG型45.37%、AG型41.43%、AA型13.20%;3个位点H-W检验符合遗传平衡定律;连锁不平衡分析Codon 594与Pvull、Xbal 3个位点的D’值分别为0.127、0.181,Pvull与Xbal位点之间D’值为0.484,未见连锁不平衡。[结论]Pvull、Xbal位点多态性分布存在种族差异,但Codon 594位点多态性分布无种族差异。  相似文献   
3.
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(MS)与心血管疾病(CVD)的关系及其组分问的交互作用.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,以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MS综合防治研究(35~74岁)中随访时间满5年的人群为研究对象,共3598例,其中男性1451例.采用2005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教育组Ⅲ(ATPm)亚洲人群修订标准诊断MS;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S及其组分与CVD的关系;以logistic回归模型中纳入乘积项的方法来评价MS组分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,计算相加交互作用指标相对超危险度比(RERI),归因比(AP)和交互作用指数(S)的点估计值及其95%CI以评价MS组分之间的相加交互作用.结果 调整CVD一般危险因素后,基线MS患者与非MS患者相比发生CVD的调整相对危险度(αRR)为2.49(95%(CI:1.59~3.90).MS各组分与CVD的αRR分别为:腰围1.44(95%CI:0.88~2.37),血压2.84(95%CI:1.73~4.68),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.31(95%CI:0.83~2.07),甘油三酯1.84(95%CI:1.19~2.85),空腹血糖1.55(95%CI:0.98~2.45);进一步进行组分间互相调整后,发现仅血压仍与CVD有联系[αRR=2.58(1.55~4.29)].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:当血压合并2、3或4项MS其余组分时,发生CVD的危险明显增加[αOR=4.47(2.35~8.51)];logistic回归模型中乘积项血压×合并2、3、4项MS其余组分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;相加交互作用指标RER/和AP的95%CI包含O,S的95%CI包含1.结论 MS组分中仅血压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,当血压合并其他MS组分时,MS患者发生CVD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,但MS不独立于血压和MS其余组分增加CVD的风险,血压与其他MS组分对CVD未发现明显的增效作用.  相似文献   
4.
腰围和体质指数动态变化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   总被引:2,自引:0,他引:2  
Luo WS  Guo ZR  Hu XS  Zhou ZY  Wu M  Zhang LJ  Liu JC 《中华预防医学杂志》2011,45(11):1012-1016
目的 探讨腰围(WC)和BMI在2年随访时间内的动态变化对队列人群高血压发病的影响.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,于2002年1月,对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(MS)综合防治研究队列人群中随访时间满2年的5888名对象进行第1次随访,完成随访4582名,并于2006年3月对随访时间满5年及参与了第1次随访的对象进行了第2次随访,完成2次随访的对象共3847名,其中满足条件的共2778名基线血压正常对象被纳入分析.基线时WC或BMI正常者在第1次随访时变为非正常者以及基线WC或BMI不正常者在第1次随访时依旧不正常者定义为非控制组;基线WC或BMI非正常者在第1次随访时变为正常以及基线WC或BMI正常者在第1次随访时依旧保持正常者定义为控制组.以第2次随访时是否为高血压作为结局变量(高血压=1,正常血压=0).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相互调整的WC和BMI差值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,以及按照WC和BMI控制与否分层的高血压发病风险,并计算相应的OR和RR值及95% CI值.结果 2778名研究对象中,新发高血压660例.WC差值和BMI差值以连续型变量进入模型作相巨调整时,男女性中高血压发病与WC差值的关联仍具有统计学意义(男性:OR=1.04,95% CI:1.01~1.05;女性:OR=1.04,95%CI:1.02 ~1.06),而与BMI差值的关联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(男性:OR=1.04,95%CI:0.97~1.11;女性:OR =0.98,95% CI:0.93~1.03).不论基线WC正常与否,非控制组人群的高血压风险高于控制组人群(基线WC正常组:RR=1.41,95% CI:1.01~2.39;基线WC非正常组:RR =4.41,95% CI:1.66 ~9.80).而在基线BMI非正常组中,控制组与非控制组的高血压发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RR=1.33,95% CI:0.88 ~2.02).当WC得到控制,BM1控制与否对高血压发病风险无明显影响(男性:RR=1.03,95% CI:0.36~2.96;女性:RR =1.02,95% CI:0.70~5.85),WC未得到控制时,即使BMI得到控制,高血压发病风险仍会明显增加(男性:RR =4.03,95% CI:1.61~10.09;女性:RR=1.55,95% CI:1.13 ~3.60).结论 WC和BMI的控制均可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,而相比于控制BMI,控制WC对降低高血压风险的效果更好.  相似文献   
5.
目的 探讨腰围(WC)在随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对队列人群高血压发病率的影响.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,以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研究队列满足2次随访的人群为研究对象.第一次随访时WC与基线WC之间的差值来衡量WC的动态变化量,并按照基线和第一次随访是否为腹型肥胖分为控制组和非控制组;以第二次随访是否为高血压作为结局变量(高血压=1,正常血压=0).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WC的变化量以及WC控制与否与随访新发高血压关系.结果 2778名研究对象中,660例为新发高血压患者.不论基线WC正常与否,WC水平在后两组的人群随访中发生高血压的RR值均高于第一组人群.基线WC正常组和腹型肥胖组中,非控制组的高血压累积发病率均高于控制组(基线WC正常组:35.0%vs.18.4%;基线腹型肥胖组:34.7%vs..21.4%).在基线腹型肥胖组中,其随访时仍为腹型肥胖的人群相比WC转为正常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RR值(95%CI)为1.95(1.19 ~ 3.19);基线WC正常组中,随访时转为腹型肥胖人群相比WC仍保持正常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RR值(95%CI)为2.38(1.89~2.99).调整基线性别、年龄和高血压一般危险因素后,基线腹型肥胖和WC正常组中,非控制组人群相比于控制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RR值(95%CI)分别为4.36( 1.69~9.74)和1.44( 1.03~2.35).结论 WC动态变化与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,控制WC的增长或降低WC是高血压早期预防的有效措施之一.  相似文献   
6.
大学生艾滋病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  总被引:3,自引:1,他引:2  
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(UNAIDS)估计,全世界范围内新艾滋病病毒(HIV)感染者中年龄15~24岁约占一半~[1].因此,在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(AIDS)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.本研究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某所大学开展了大学生预防艾滋病、性病的宣传教育活动,了解其教育前后大学生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态度;比较医学生与非医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效果之差别;以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.  相似文献   
7.
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,人们性意识逐渐开放,由此引发婚前性行为、未婚先孕、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等,已经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。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、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殊人群,在西方思潮的不断冲击和网络媒体的介入下,性态度较以往开放。然而由于缺乏正规的性教育,生殖健康知识  相似文献   
8.
9.
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(PPARs) 10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(SNP)以及多个SNP间交互作用与体重异常的关联.方法 研究对象均来自于“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研究( PMMJS)”队列人群.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其中的820名研究对象的基线血标本进行PPARs的10个SNP(rs 135539、rs4253778、rs1800206、rs2016520、rs9794、rs10865710、rs1805192、rs709158、rs3856806、rs4684847)多态性分析,以随访时所测得的体重指数(BMI)确定体重异常.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10个SNP对体重异常发生的OR值和95%CI.采用GMDR模型检测10个SNP的基因-基因交互作用.结果 820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(50.05±9.41)岁,体重正常者513人,体重异常者307人.体重异常组rs2016520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体重正常组(26% vs.33%,P<0.01),而体重异常组rsl0865710的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(37%掷.31%,P=0.01).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,与野生型基因(TT)携带人群相比,rs2016520突变等位基因携带人群(TC+CC)发生体重异常的OR=0.63(95%CI:0.47 ~ 0.84),未发现其他SNP与体重异常的发生具有统计学相关性.GMDR模型结果显示,rs2016520和rs10865710的SNP间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(P=0.0010),交叉验证一致性为9/10,平均检验准确度为0.5746.rs2016520、rs9794和rs10865710的SNP间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(P=0.0010),交叉验证一致性为9/10,平均检验准确度为0.5834,其中三阶模型为最佳模型.结论 PPARδ的rs2016520基因多态性与较低BMI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,rs2016520、rs9794和rs10865710三个SNP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体重异常的发生风险存在显著影响.  相似文献   
10.
目的 分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(PPAR)α基因3 个单核苷酸多态性(SNP)L162V(rs1800206)、7G>C(rs4253778)和1A>C(rs135539)与脂蛋白a[Lp(a)]的关联, 并通过构建单体型进一步分析PPARα基因对Lp(a)水平的调控。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“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防治研究(PMMJS)”队列人群中644 名研究对象, 对其基线血样本进行PPARα基因多态性检测。利用χ2检验确定人群是否符合Hardy-Weinberg 遗传平衡定律, 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单个SNP与Lp(a)的关联。采用SNPstats 软件构建3 个SNP的单体型并进行关联分析。结果 调整性别、年龄、吸烟、饮酒和BMI 后, 显性模型结果显示, 与野生纯合子(LL)相比, 携带162V等位基因(LV+VV)Lp(a)水平平均升高57.70 mg/L(95%CI:32.03~83.37 mg/L), P<0.001。共显性模型中, 162V杂合子(LV)与野生纯合子相比, Lp(a)水平平均升高60.25 mg/L(95%CI:34.18~86.33 mg/L), P<0.001。与频率最高的单体型A-G-L(1A>C, 7G>C, L162V)相比, 携带单体型A-G-V和单体型C-G-V分别升高Lp(a)水平41.87 mg/L 和51.48 mg/L, P值分别为0.012 0 和0.009 7。结论 162V等位基因携带与升高的Lp(a)水平有显著关联, 单体型A-G-V和C-G-V可能是影响Lp(a)的危险因子, PPARα基因是调控Lp(a)的重要遗传标记。  相似文献   
设为首页 | 免责声明 | 关于勤云 | 加入收藏

Copyright©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  京ICP备09084417号